他心怀梦想,走上地球物理学科的世界舞台。
他带领团队,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黄大年,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学部长。他为党和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2024年9月13日,被追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黄大年一生写照。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2009年,51岁的黄大年离开英国剑桥,回到了培养他的吉林大学,赴一个与祖国的约定。
1958年8月28日,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小随父母辗转在桂东南偏僻艰苦的小山村,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没有阻碍他对知识的渴求。
1977年,黄大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20世纪80年代,国际交流逐渐频繁,给黄大年提供了了解地球物理勘探前沿成果的机会。
但是远在异国他乡的黄大年始终没有忘记,1982年本科毕业时,在同学纪念册上写下的宏大志向——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黄大年回家了。
带领中国进入深地时代
黄大年成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之后不久,科技部一个航空重力梯度仪的项目就找上门来。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高难度大项目,黄大年二话不说挑起重担,没日没夜地带团队、赶进度、指导技术。
几个月的时间,黄大年跑遍了十几个与航空重力梯度仪研究相关的科研院所。摸清“家底”后,他就把自己关进办公室,通宵达旦设计科研思路。
入夏时节,窗外大雨瓢泼、屋内小雨不停。黄大年却专注地在电脑前工作。中午,同事去食堂,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个面包。午夜,他乘航班出差,飞行中还在工作……
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拼。“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这样说。
满腔赤子心,身怀报国志。2010年开始,黄大年先后担任国家深地计划中“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和863计划“高精度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科研重任,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铺路锻几个月的时间,黄大年跑遍了十几个与航空重力梯度仪研究相关的科研院所。摸清“家底”后,他就把自己关进办公室,通宵达旦设计科研思路。
入夏时节,窗外大雨瓢泼、屋内小雨不停。黄大年却专注地在电脑前工作。中午,同事去食堂,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个面包。午夜,他乘航班出差,飞行中还在工作……
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拼。“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这样说。
满腔赤子心,身怀报国志。2010年开始,黄大年先后担任国家深地计划中“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和863计划“高精度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科研重任,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铺路锻造利器。
2016年6月28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正式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意味着我们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中国从此进入深地时代。
是科学家,更是“大先生”
黄大年常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
如今已是吉林大学教授的马国庆,忘不了黄大年第一次来听他讲课的情景。课后,黄大年直言不讳地提出他授课的不足,还耐心传授自己的经验。“黄老师讲课,那才叫真正好……”马国庆说。
他还在同事和学生们的心中,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灯火;接过他未竟的事业,让生命为祖国澎湃——
2022年,重力梯度仪研制项目顺利通过评审,标志我国成为独立掌握航空重力梯度仪核心技术的国家;吉林大学专门设立“黄大年试验班”,还有黄大年生前培养的18名博士、26名硕士、400余名学科交叉团队成员,共同为我国实施地球探测计划凝智聚力……
黄大年曾在给母校的一份工作自述中写道:“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父辈们的祖国情结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和成才,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那就是祖国高于一切。”
